时间: 2025-04-26 02:3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52
“手不稳”字面意思是指手的稳定性差,无法保持平稳或精确的动作。基本含义可以扩展到形容某人在执行精细或需要精确控制的任务时表现出的不稳定性或不准确性。
“手不稳”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手”和“不稳”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侧重于描述手的动作,而现代汉语中则更多地用于形容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在**文化中,手的稳定性常常与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联系在一起。例如,中医认为手的稳定性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气血状况。
“手不稳”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不安或疾病,给人带来一种不稳定和不可靠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在写字或做精细工作时手不稳,可能会被认为是不专注或身体不适。
在诗歌中,“手不稳”可以用来形容内心的波动或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风起时,我的心如手不稳, 字迹模糊,思绪飘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key hands”或“unsteady hands”,用来描述相同的情况。
“手不稳”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可以用来描述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技能水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稳】
(形声。从禾,隐省声。“禾”与粮食有关,有了粮食,心就安定了。本义:安定,平稳)。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排调》-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组词】
安稳、 稳拍拍、 稳惬、 稳善、 稳脚、 稳疾、 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