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7:50
词汇“手不停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书写或绘画时手速极快,毫不停顿。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手不停毫”字面意思是指手在书写或绘画时,动作连续不断,毫不停歇。这个成语强调了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的快捷。
“手不停毫”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书写速度和流畅性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书写,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快速连续的动作。
在**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因此“手不停毫”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对技艺的尊重和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高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专注、技艺高超的形象。在表达时,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专业能力和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位朋友在编程比赛中的表现,他手不停毫地敲击键盘,很快就完成了复杂的编程任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笔走龙蛇间,手不停毫速,墨香四溢处,诗意盎然生。”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一位书法家在纸上挥毫泼墨,动作流畅;结合听觉,可以想象键盘敲击的声音,节奏快速而有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riting/drawing with lightning speed”,但这种表达没有“手不停毫”这样的成语所具有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底蕴。
通过对“手不停毫”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生动和准确。
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亭亭铺下笺纸,~,草草写去。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4.
【毫】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畜》-未成毫狗。
【组词】
毫光、 毫芒、 毫黍、 毫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