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3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35:30
抱柱对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人或物体紧紧抱住同一根柱子。在实际使用中,它通常比喻两个人关系非常亲密,如同紧紧抱住同一根柱子一样,不可分离。
抱柱对儿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两个人紧紧抱住同一根柱子的形象。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文化中,抱柱对儿常被用来形容夫妻或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体现了人对稳定和长久关系的向往。
抱柱对儿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安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亲密无间的关系和相互扶持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抱柱对儿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与自己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如“我和我的闺蜜是抱柱对儿,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在一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们如同抱柱对儿,在岁月的长河中,紧紧相依,不曾分离。”
抱柱对儿可以让人联想到两个人紧紧相拥的画面,或者是一首描述深厚情感的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separable”或“like two peas in a pod”,都表达了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抱柱对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长久关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3.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