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5:07
抱瑜握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抱着美玉,握着珍贵的宝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通常用来赞美某人德才兼备,内外兼修。
在文学作品中,抱瑜握瑾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或重要人物的非凡气质和卓越才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全面素质。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理想的候选人或员工。
同义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才德兼备 反义词:无德无才、才疏学浅、德*才疏
抱瑜握瑾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美德和高尚品质的赞美。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玉和宝石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贵,因此这个成语也承载了这些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德才兼备一直被视为理想的人格特质。抱瑜握瑾** 反映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个人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既有才华又有品德的人。它鼓励人们追求全面发展,不仅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在道德上也要有所坚持。
在评价学生或同事时,我常常会使用抱瑜握瑾 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他们全面发展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抱瑜握瑾映日月,德才兼备耀古今。”
想象一位学者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本书,周围摆放着古籍和玉器,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抱瑜握瑾 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an of great virtue and tal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抱瑜握瑾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全面发展的鼓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对某人全面素质的赞赏。
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瑜】
(形声。从玉,俞声。本义:美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瑾瑜,美玉也。 、 《礼记·玉藻》-世子佩瑜玉。 、 《淮南子·缪称》-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也。
【组词】
瑜玉、 瑜珉、 瑜珥、 瑜佩
3.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4.
【瑾】
(形声。从玉,堇(qín)声。本义:美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瑾瑜美玉也。 、 《左传》-瑾瑜匿瑕。 、 《楚辞·愍命》-捐赤瑾于中庭。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瑾握瑜。
【组词】
瑾瑜、 瑾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