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4:08
“抱才而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虽然拥有才能,但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施展,处于困境之中。这个成语强调了才能与困境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悲哀。
在文学作品中,“抱才而困”常用来形容那些有才华但因环境、社会或个人原因而无法发挥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安慰或鼓励那些感到才能被埋没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职业规划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人的职业发展障碍。
同义词:怀才不遇、才高运蹇、才高命蹇 反义词:得志、显达、飞黄腾达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才能与机遇的关系。
“抱才而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一种普遍认识,即人才需要适当的平台和机遇才能发挥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也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抱才而困”常常与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联系在一起,许多士人因种种原因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文化背景使得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情感共鸣。
这个成语常常引起人们对不公和无奈的共鸣,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坚持梦想的人,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忽视或浪费。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他们在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利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抱才而困”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抱才而困,梦断天涯,一纸空文,难诉衷肠。”
在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或创作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是一首悲伤的旋律,伴随着对未竟梦想的哀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alent wasted”或“a genius unrecognized”,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和境遇。
“抱才而困”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才能与机遇之间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成就时,不仅要看到他的才能,还要考虑他所处的环境和机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境遇。
至于长者长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怅然有感。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困】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困,故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