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59:07
“抱枝拾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抱着树枝,捡拾树叶。基本含义是指专注于细枝末节,忽略了更重要的部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过分注重细节,而忽视了整体或大局。
在文学作品中,“抱枝拾叶”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拘泥于细节的作者或人物,暗示他们缺乏宏观视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过于挑剔或琐碎。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大局,只关注细节。
“抱枝拾叶”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描述性动作演变为比喻性用法的。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可能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被固定为成语,用以批评过分注重细节的行为。
在**文化中,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智慧,因此“抱枝拾叶”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大局,只关注细节。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挑剔或琐碎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远见和效率的态度。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在团队合作中过分关注细节,而忽视了整体协作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抱枝拾叶,导致项目进度受阻。通过与他沟通,我意识到需要帮助他建立更宏观的视角,以便更好地协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抱枝拾叶者,不见森林之广;心怀全局者,方知树木之美。”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森林中,只专注于捡拾地上的树叶,而忽略了周围的树木和天空。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人们讨论细节时的低语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s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意思是因为过于关注个别树木而忽略了整个森林。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用来形容同样的概念。
“抱枝拾叶”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关注细节的同时,不要忘记大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批评那些过分注重细节的行为,并鼓励我保持宏观的视角。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3.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4.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