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7:15
却行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退行”或“倒退行走”。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比喻事物或情况的发展出现倒退,不符合预期的进展。
在文学作品中,却行 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物的某种行为或心理状态的倒退,如在《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性格或行为突然变得不如从前,可以用“却行”来形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某种趋势的逆转。
却行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是指实际的倒退行走。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比喻层面,用来描述各种形式的倒退或逆转。
在文化中,却行** 常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暗示着不如预期或不理想的发展。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些政策或决策的失败。
却行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失望和担忧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努力和期望的落空,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我的生活中,却行 这个词曾用来描述我自己的学状态。有一次,我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学效率下降,成绩不如以前,我就会用“却行”来形容那段时间的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谁料世事多变幻,
却行千里路难归。
却行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部老电影中的场景,主角在沙漠中艰难地倒退行走,背景音乐是低沉而悲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却行 可以对应到 "retrogress" 或 "backslide",这些词汇同样用来描述倒退或逆转的情况。
却行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倒退,也广泛应用于比喻各种形式的倒退。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