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5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59:31
“不聊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生活困苦,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因为贫困、灾难或其他原因而生活在极度艰难之中,无法正常生活或享受生活。
“不聊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贫困问题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贫困生活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对贫困和苦难的描述一直是文学和社会评论的重要主题。因此,“不聊生”这个成语在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社会不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哀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贫困、苦难和无助。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看到或听到关于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让人深刻体会到“不聊生”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不聊生的日子里,希望如星辰,虽远必至。”
结合图片,可能会联想到破旧的房屋、贫困的儿童或荒凉的乡村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伤的音乐或贫困地区的自然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live in misery”或“struggle to survive”,它们都传达了生活艰难的含义。
“不聊生”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贫困问题,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词汇,也是理解和反思社会现实的重要工具。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中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聊】
(形声。从耳,卯(mǎo)声。本义:耳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聊,耳鸣也。 、 刘向《九叹》-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
【组词】
聊啾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1. 【聊生】 赖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