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1:06
词汇“却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却才”进行深入分析:
“却才”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刚才”或“方才”,用来指代不久前的时间点。
“却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的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刚才”和“方才”的使用更为普遍,“却才”逐渐淡出日常用语。
在古代社会,语言的使用较为文雅,“却才”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当时的语言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简化,这类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却才”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朴、文雅的感觉,使用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场景。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却才”这个词汇,但如果是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参与历史剧的创作,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故事时,可以适当使用“却才”来增添文雅气息,例如:“却才梦回大唐,见那长安繁华。”
结合古代服饰、建筑的图片,或是古筝、琵琶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体现“却才”这个词汇的古风韵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却才”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不久前的时间点。
“却才”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纔】 方,始。 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