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1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12:25
词汇“叹哭”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叹”和“哭”。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叹哭”字面意思是指因悲伤、失望或痛苦而发出的叹息和哭泣。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深切的情感表达,即在极度悲伤或绝望时,人们不仅会哭泣,还会伴随着叹息。
“叹”字古已有之,源自于人们对情感的自然表达,如叹息、叹气。“哭”字同样古老,源自于人们在悲伤时的自然反应。两者结合成“叹哭”,强调了情感表达的双重性。
在**文化中,“叹哭”常常与哀悼、悲伤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如葬礼、悼念活动等。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和情感深度的认识。
“叹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失去、痛苦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某些时刻,当面对生活中的重大失落或挫折时,人们会有“叹哭”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叹哭”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月光下,我叹哭着
为那逝去的爱情,
为那不再回来的青春。
“叹哭”可能让人联想到悲伤的电影场景,如角色在雨中哭泣,伴随着悲伤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igh and cry”或“weep with sighs”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状态。
“叹哭”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传达了深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 、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而叹。 、 《礼记·坊记》-戏而不叹。 、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皆叹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默叹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婉贞微叹曰。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叹借者之用。
【组词】
叹气嗐声、 叹恨、 叹憾、 叹笑、 叹悔、 叹喟、 叹嗟、 叹想、 叹诧、 长叹;叹一口气
2.
【哭】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同本义(有声有泪)。
【引证】
《说文》-哭,哀声也。 、 张博《五人墓碑记》-哭声震天动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苛政猛于虎》-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组词】
哭哭嘶嘶、 哭唠叨、 哭踊、 哭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