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5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50:34
“披雪”字面意思是指覆盖着雪,通常用来描述物体表面被雪覆盖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物体表面被雪所覆盖,形成一层白色的外衣。
在文学中,“披雪”常用来营造寒冷、宁静或纯洁的氛围,如“山峰披雪,宛如银装素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天气或自然景观时,人们可能会说“屋顶披雪”。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地理学,可能会使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雪的覆盖情况。
同义词:积雪、雪覆、雪盖 反义词:融雪、雪消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披雪”更强调雪的覆盖状态,而“积雪”可能更侧重于雪的堆积量。反义词则表示雪的消失或融化过程。
“披雪”由“披”和“雪”两个字组成。“披”字古汉语中意为覆盖、披挂,而“雪”字则指雪。这个词的组合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至今含义基本未变。
在**文化中,雪常常被赋予纯洁、高洁的象征意义。因此,“披雪”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纯洁或高尚的品质。
“披雪”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纯洁。它让我联想到冬天的静谧和雪花的纯净,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对冬季的感受和表达。
在我小时候,家乡的冬天常常会有大雪,整个世界仿佛都被雪覆盖,那种披雪的景象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披雪”:
冬夜,星辰披雪,
寂静中,月光洒落,
一片银白,心也随之纯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披雪的森林,静谧而美丽。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雪落下的沙沙声,或是冬日里寂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anketed in snow”或“snow-cover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境相似。
“披雪”这个词在描述自然景观时非常形象,能够很好地传达雪覆盖的景象和带来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能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