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6:31
披阅: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披”通常指覆盖或展开,“阅”指阅读或审查。结合起来,“披阅”字面意思是指展开阅读或仔细审查。
“披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披”字古义为展开,而“阅”字古义为检阅或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披阅”,保留了其原有的庄重和细致的阅读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阅读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活动,“披阅”一词的使用强化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阅读过程的认真态度。
使用“披阅”这个词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专注和尊重的态度,它让我感觉到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对知识的探索和尊重。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经常需要披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我对待这些材料的态度和方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我披阅古卷,与历史对话。”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个人坐在桌前,手中拿着一本厚重的书,慢慢地翻阅,这种场景与“披阅”这个词紧密相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ruse”,但它更偏向于仔细阅读,而不像“披阅”那样带有展开和仪式感的意味。
“披阅”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一种态度和文化的体现。它提醒我在阅读和学*时,应该持有一种认真和尊重的态度。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阅】
(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