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22:15
“不辟斧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躲避斧头和战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毫不退缩。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决心。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或战术。
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当时战士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斧钺(古代兵器)时,如果能够不躲避,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和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敢态度。
在文化中,勇敢和无畏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推崇。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鼓舞。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和现实中为了正义和理想而勇敢斗争的人们。这种联想激励我在面对个人挑战时也要展现出类似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极大的困难。当时,我们的团队领导表现出了不辟斧钺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动项目前进,最终我们成功克服了困难。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起云涌时,英雄不辟斧钺, 心怀正义,剑指苍穹。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战士在战场上挥舞着武器,面对敌人的斧钺毫不退缩。听觉上,我可以想象战鼓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这些声音强化了勇敢无畏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ce the music”,意思是勇敢地面对后果或困难。虽然这个表达没有直接对应“不辟斧钺”的字面意义,但它们在传达勇敢面对困难的概念上是相似的。
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不辟斧钺”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勇敢精神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应持有的态度的提醒。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不敢避斧钺之诛。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
3.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
4.
【钺】
(戉,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戉,大斧也。 、 《书·牧誓》。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王左杖黄戉。 、 《说文》。伟借为戉。-钺,车銮声也。 、 《书·顾命》-一人冕执钺。 、 张衡《东京赋》-授铖四七。 、 《汉书·李广苏建传》-斧钺汤镬。 、
【组词】
钺钺、 钺斧、 钺下
1. 【斧钺】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