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5:09
“不辞而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告别就离开了。基本含义是指某人离开某个地方或与某人断绝关系时,没有事先告知或告别,通常带有突然或不告而别的意味。
“不辞而别”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辞”指的是告别,“别”指的是离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可以用于多种语境。
在**文化中,告别通常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因此,“不辞而别”往往被视为不礼貌或不负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在正式或重要的关系中。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失落和遗憾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突然的分离、未解的谜团或未说出口的话,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因为紧急情况不辞而别,留下了许多未解的问题和担忧。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不辞而别”的含义和情感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个寂静的夜晚,她不辞而别,留下了月光下的影子,和一颗未曾说出口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空荡荡的房间,一张未收拾的床,以及窗外渐行渐远的身影。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悲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来增强这种突然离别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ve without saying goodbye”或“slip away unnotic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含义相似。
“不辞而别”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语境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非常重要。
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
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别】
1. 【不辞】 不告别:~而别;不推脱;不拒绝:~辛劳|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