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41:10
词汇“不辜”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不辜负”的缩写或误写。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基于“不辜负”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不辜负”字面意思是指不辜负某人的期望或信任,不使某人失望。基本含义是履行承诺,达到或超过他人的期望。
“不辜负”源自汉语,是一个复合词,由“不”和“辜负”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不辜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责任感和诚信观念。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以此来表达对他人期望的尊重和回应。
“不辜负”给人以积极、负责的情感反应。它联想到责任感、承诺和努力,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和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不辜负”来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承诺,如在学*上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在工作上不辜负同事的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努力工作或学*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旋律,如《Hall of Fame》。
在英语中,“不辜负”可以对应为“live up to”或“not let down”,在不同文化中,表达责任和承诺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不辜负”是一个富有责任感和承诺意味的词汇,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决心和责任感。通过对“不辜负”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辜】
(形声。从辛,古声。“辛”,是受刑的意思。本义:罪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者皆曰辜。”-辜,罪也。 、 《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 、 《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 、 《公羊传·宣公六年》-天乎无辜。 、 《庄子·则阳》-至齐,见辜人焉。 、 《韩非子·说疑》-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组词】
死有余辜;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