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59:56
“伶牙俐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时口齿清晰、机智敏捷。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说话能力强,表达清晰,反应迅速,通常带有一定的机智和幽默感。
“伶牙俐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口才和表达能力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形容人的口才扩展到形容人的整体表达能力。
在**传统文化中,口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因此,“伶牙俐齿”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需要说服他人或进行辩论的场合。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用言语打动人心、解决问题的人。在表达时,它也提醒我要注意语言的清晰和逻辑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能够用“伶牙俐齿”的方式解释复杂的概念,让学生们易于理解。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口才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她的言辞如泉水般清澈,
伶牙俐齿间,智慧的光芒闪烁。
每一句话,都是精心编织的网,
捕捉听众的心,让他们沉醉。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自信地演讲,听众全神贯注。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轻快的旋律,象征着言语的流畅和思维的敏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quick-witted”或“eloquent”,它们都强调了说话的机智和表达的流畅,但“伶牙俐齿”更侧重于口齿的清晰和反应的迅速。
“伶牙俐齿”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提醒我要注意语言的清晰和逻辑性,还鼓励我在交流中展现机智和幽默。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加欣赏它在语言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1.
【伶】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伶,弄臣也。 、 《韩诗·车邻》-寺人之伶。 、 《国语·鲁语》-令伶箫咏歌。 、 《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 《国语·周语》-问之伶州鸠。
【组词】
伶官、 伶工、 伶伦、 伶界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俐】 ——“伶俐”(línglì):聪慧;机灵。
4.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