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0:00
“伶牙利爪”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或辩论时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或者形容某人行动迅速、手段狠辣。字面意思上,“伶牙”指的是锋利的牙齿,“利爪”则是指尖锐的爪子,两者结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言语或行动上的锐利和攻击性。
在文学作品中,“伶牙利爪”常用来形容那些能言善辩、言辞尖锐的人物,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争论中表现得非常强势和有攻击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辩论,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律师或辩手在法庭或辩论赛中的表现。
“伶牙利爪”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观,由“伶牙”和“利爪”两个形象的词语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来形容那些言辞或行动上具有攻击性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广泛应用于日常口语和专业领域。
在**文化中,“伶牙利爪”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因为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强势和攻击性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温和、谦逊的交流方式,因此这个词汇的使用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不安,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具有攻击性的交流方式。在联想上,我可能会想到那些在争论中总是咄咄逼人、不留余地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伶牙利爪”的方式与人交流,因为我更倾向于平和、理性的沟通方式。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如辩论或谈判中,适度的伶牙利爪可能是必要的,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伶牙利爪,锋芒毕露, 言辞如剑,直指心腹。 辩论场上,无人能敌, 智慧之光,照亮前路。
在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只猛兽,如狮子或**,它们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象征着力量和攻击性。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声或争吵声,那种尖锐、刺耳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rp-tongued”或“cutthroat”,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言辞尖锐、具有攻击性的人。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强势和攻击性交流方式的共同认知。
通过对“伶牙利爪”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它既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能言善辩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强势和攻击性的人。在实际应用中,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个词汇,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
1.
【伶】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伶,弄臣也。 、 《韩诗·车邻》-寺人之伶。 、 《国语·鲁语》-令伶箫咏歌。 、 《诗·简兮序》-仕于伶官。 、 《国语·周语》-问之伶州鸠。
【组词】
伶官、 伶工、 伶伦、 伶界
2.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3.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4. 【爪】 鸟兽的脚爪 。多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