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1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15:52
张口结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巴张开,舌头打结,形容因惊讶、恐惧、尴尬或无言以对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某种极端情绪或心理状态下的反应。
张口结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的描述方式使其在汉语中流传已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张口结舌常与尴尬、惊讶等情绪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意外情况时的自然反应。这种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接受,用以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尴尬。它让人联想到在公共场合或重要时刻突然失语的窘迫感,这种感觉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和无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张口结舌的情况,比如在面试中被问到一个完全没准备的问题,或者在聚会上突然被要求发表即兴演讲。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将“张口结舌”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或人物情感的诗句中,如:
山风呼啸,林木张口结舌, 夜幕降临,星辰无言以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嘴巴微张,眼神呆滞,形象地展示“张口结舌”的状态。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突然的沉默或中断的对话,这种突然的静默正是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peechless" 或 "tongue-tied",它们都用来形容人在某种情绪或心理状态下的无言以对。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相似的使用场景和情感共鸣。
张口结舌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描述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生理反应,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意外或尴尬时的内心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组词】
蝴蝶结
关键。
【引证】
《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