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14:35
“桃李之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桃树和李树那样结出丰硕果实的教育。基本含义是指教育成果丰硕,学生众多且成就显著,比喻教师的教育工作非常成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在文学作品中,“桃李之教”常用来赞美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如“他的桃李之教,遍布天下”。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他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真是桃李满天下”。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学和教师评价中,这个词汇被用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同义词:
反义词:
“桃李之教”源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德音是究。”其中“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比喻君子的德行如同山上的桃李,能够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
在**传统文化中,教师被赋予了极高的尊重和崇高的地位。“桃李之教”体现了对教师辛勤工作和教育成果的赞美,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桃李之教”给人以温馨、美好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教师辛勤耕耘、学生茁壮成长的画面。这个词汇激发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敬意。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遇到过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人格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我想到“桃李之教”,我就会回忆起那些给予我知识和智慧的老师们。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化雨润桃李,师恩如山永难忘。”在故事中,我可以描述一位教师如何通过他的教育,让一群学生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教师站在讲台上,周围是满园的桃李树,学生们围绕着他,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温馨和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bear fruit”或“to yield results”,但这些表达没有“桃李之教”那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桃李之教”不仅是一个成语,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在我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