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7:22
词汇“扶老挟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扶”、“老”、“挟”和“稚”。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扶老挟稚”字面意思是指扶持老人,携带小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社会对老人和小孩的关爱和照顾,强调尊老爱幼的美德。
“扶老挟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与道德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种传统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成语的意义更加凸显,成为社会关注和政策制定的焦点。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社会。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看到社区志愿者帮助老人过马路,或者在公园里陪伴孤寡老人,这些都是“扶老挟稚”精神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扶老挟稚行,人间温情,尽在不言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年轻人帮助一位老人过马路,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在欢笑。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安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和行为也有体现,如“respect for the elderly and care for the you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
“扶老挟稚”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尊老爱幼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实践这一美德。
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
3.
【挟】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挟,俾持也。 、 《国语·齐语》-挟其枪。刈耨鑮。 、 《管子·小匡》注-右掖曰挟。 、 《国语·吴语》-挟经秉枹。 、 《楚辞·天问》-何冯弓挟矢。 、 《战国策》-左挟弹,右摄丸。 、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 、 明·魏禧《大铁椎传》-骑马挟矢。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挟匕首。
【组词】
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4.
【稚】
(形声。从禾,隹(zhuī)声。本义:晚植的谷类。引申为幼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穉,作稚。-稺,幼禾也。 、 《韩诗传》-稚,幼稼也。 、 《尚书》。注:“晚熟曰稚。”-考灵曜百谷稚熟。
【组词】
稚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