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2:55
“东扶西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东边扶起来,西边却又倒下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不稳定,难以维持平衡,或者形容人做事没有恒心,容易半途而废。
在文学作品中,“东扶西倒”常用来描绘那些摇摆不定、缺乏坚定立场的人物或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态度反复无常。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结构的不稳定性。
“东扶西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方位词的运用,如“东”和“西”,以及动作“扶”和“倒”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
在**文化中,稳定和恒心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东扶西倒”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决心和毅力的人。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不稳定和不可靠的形象。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传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信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由于团队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导致项目进展东扶西倒,最终未能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东扶西倒的人生路,风雨中摇曳不定。”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摇摇欲坠的建筑物,或者一个在风中摇摆的树。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枝的沙沙声,或者是建筑物倒塌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p and down”或“inconsistent”,但它们没有“东扶西倒”这样具体的方位和动作的结合。
“东扶西倒”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方位词,形象地表达了不稳定和反复无常的概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如破屋相似,~,虽欲修养,亦何能有益邪?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