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2:44
扶疏(fú sh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树木枝叶茂盛、分布均匀的样子。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形容树木的繁茂,也比喻文章或言辞的丰富和流畅。
“扶疏”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后来在汉赋、唐诗等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逐渐成为形容树木茂盛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扶疏”常被用来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或个人的才华横溢。
“扶疏”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感觉,联想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旺盛。
在描述家乡的风景时,我常常会用到“扶疏”这个词,因为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家乡树木茂盛的景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绿荫扶疏下,蝉鸣夏日长。”
想象一片森林,树木枝叶扶疏,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耳边是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ush”或“verdant”,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绿色和茂密,而“扶疏”则包含了分布均匀的意味。
“扶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力和繁荣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质感。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