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2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21:37
“七老八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年纪很大,身体衰弱,行动不便,甚至可能倒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行动困难。
在文学作品中,“七老八倒”常用来描绘老年人的形象,增强故事的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年纪大且身体不好,带有一定的同情或调侃意味。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老年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七老八倒”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描述传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会有所增加。
在**文化中,尊重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七老八倒”这个成语虽然描述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但也隐含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关怀。它让我联想到需要特别照顾和尊重的老年人群体。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老人因为身体不好而七老八倒,这让我更加意识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他们的需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七老八倒的身影,在夕阳下缓缓移动,诉说着无声的故事。”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老人缓慢行走的画面,背景是夕阳的余晖。听觉上,可能是老人沉重的呼吸声或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ail and elderly”或“feeble and old”,但这些表达没有“七老八倒”那种形象和情感的丰富性。
“七老八倒”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和关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老年人。
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驼背曲时候,富的也死,贫的也死。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