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7:20
“扶正祛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扶持正气,排除邪气。基本含义是指在医学、哲学或道德层面,强调通过正面的力量来对抗和消除负面的、不健康的影响。
“扶正祛邪”源自中医理论,强调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道德和哲学层面,用来形容任何通过正面力量对抗负面影响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扶正祛邪”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正”与“邪”的二元对立,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健康。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义、勇气和坚持。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正直和坚定。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坚持原则的情况,那时“扶正祛邪”这个成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夜里,扶正祛邪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侠客手持长剑,站在正义的一边,对抗邪恶势力。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正义的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good vs. evil”(善与恶)来表达,强调通过善良和正义来对抗邪恶。
“扶正祛邪”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医学中有重要应用,也在道德和哲学层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坚持正直和正义,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积极和正面的信息。
圣意勤勤,欲流清荡浊,扶正黜邪。
王朔《人莫予毒》:“我们的舆论工具正面临着一个~、净化社会气氛的艰巨任务。”
1.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3.
【祛】
祭神以求去祸除灾。
【引证】
《广韵·释诂二》-祛,去也。 、 《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惑祛吝亦泯
【组词】
祛邪、 祛退、 祛逐、 祛褪、 祛机、 祛蠹除奸
消散。
【引证】
汉·扬雄《剧秦美新》-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
【组词】
祛累、 祛练神明
4.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