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06
牵心挂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牵动心脏和肠子,形容非常关心、挂念某人或某事,内心深处无法平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对亲人、朋友或重要事物的深切关怀和担忧。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牵心挂肠”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爱人安危的担忧等。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关心,例如:“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心挂肠地影响着我。”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情感咨询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强烈的情感依恋或担忧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牵心挂肠”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深切关怀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亲情被赋予极高的价值,因此“牵心挂肠”这样的成语在描述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时尤为常见。它反映了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关怀。它让人联想到家庭、亲情和深切的情感联系,唤起人们对重要人物的思念和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牵心挂肠”来描述对家人的关心。例如,当家人外出旅行时,我会感到牵心挂肠,担心他们的安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儿弯弯挂天边,
牵心挂肠思故园。
梦中常回旧时路,
醒来泪湿枕边缘。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月亮,脸上带着忧郁的表情。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温柔的钢琴曲,旋律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s someone dearly”或“b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someon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
“牵心挂肠”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深切关怀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个人情感表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中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也增强了我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她老是~的,怕你出了事。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4.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