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7
牵手 的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人的手互相握在一起,通常是指手牵手。基本含义是指两个人之间有亲密的接触,常用来象征友谊、爱情或合作关系。
“牵手”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逐渐丰富,但基本的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牵手”常常与爱情和婚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两个人的结合和承诺。在社会交往中,牵手也可以表示团结和支持。
“牵手”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温馨和亲密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爱情的美好、友情的温暖以及团队合作的和谐。
在个人生活中,牵手可能是一次难忘的约会经历,或是与朋友共同面对挑战时的支持。
在诗歌中,“牵手”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
在星光下,我们牵手, 心与心,无声地交流。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 牵手走过,每一个春秋。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两个人手牵手的温馨画面,而在音乐中,柔和的旋律可以增强这种亲密和温馨的感觉。
在英语中,“牵手”可以翻译为“hold hands”,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是相似的。
“牵手”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它都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通过学*和分析“牵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