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9:36
词汇“牵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字典中找到其确切的基本定义。然而,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牵戈”可能指的是“手持武器,准备战斗”的状态,其中“牵”意味着手持或牵引,“戈”是一种古代的兵器。
由于“牵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古代战争或紧张气氛的场景。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牵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示例句子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持械”、“备战”等,这些词汇都表达了准备战斗的状态。反义词可能包括“和平”、“休战”等,这些词汇表达了没有战斗或冲突的状态。
由于“牵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然而,“牵”和“戈”都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分别表示手持和一种兵器。
在古代**文化中,“戈”是一种重要的兵器,常在战争和军事文化中出现。因此,“牵戈”可能与古代战争文化有关。
“牵戈”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带来一种严肃和紧张的情感反应。
由于“牵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牵戈”来描绘一个古代战士的形象,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氛围。
结合古代战争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牵戈”所传达的紧张和战斗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牵戈”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armed and ready”。
“牵戈”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词汇来探讨古代战争文化和语言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认识。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弋】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小木桩。今字作“杙”)。
同本义。
【引证】
《齐民要术》-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