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9:41
“不次之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是次等的地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或群体中处于非常高的地位,不是一般的、普通的,而是特别突出或卓越的。
在文学作品中,“不次之位”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杰出领袖或重要**的地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书面语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重要性或某事物的特殊价值。在专业领域,如学术、艺术或商业,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该领域内具有显著成就或影响力的人物或事物。
同义词:显赫、卓越、杰出、重要、突出 反义词:平凡、普通、次要、不显眼、微不足道
“不次之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不次”和“之位”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次”通常指次等、次序,而“位”则指地位、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地位和身份的概念非常重要,因此“不次之位”这样的成语在描述社会地位、学术成就或艺术贡献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社会对卓越和优秀的重视,以及对那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物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或**。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敬意和赞美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关于伟大人物的纪录片时,我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并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深刻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不次之位,照耀着夜的深邃,引领旅人穿越黑暗,寻找光明的彼岸。”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领袖站在高台上,下方是无数仰望的民众,背景音乐是庄严的交响乐,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不次之位”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rominent position”或“a distinguished status”,它们都传达了类似的含义,即在某个领域或社会中处于显著或卓越的地位。
“不次之位”这个成语在强调某人或某物的卓越地位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地位的高贵,还带有一种敬意和赞美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
我也希望有~。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位】
(会意。从人立。人站在朝廷上。本义: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列中廷之左右谓之位。 、 《周礼·朝士》-掌外朝之位。
【组词】
位著(也作位宁古代宫殿,中庭左右两侧叫“位”,门屏之间叫“著”(或“宁”),故用以借指在朝居官)
1. 【次之】 次序或等级在前者之后:仪仗队走在最前,国旗方阵~丨矿物中金刚石最硬,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