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4:42
“不欺室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欺骗室内的漏洞”,比喻为人诚实,不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坦诚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不欺室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诚实和自我反省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强调诚实和自我反省的场合仍然有效。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和自我反省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并在社会交往中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质。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诚实、可靠和自我反省的品质。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自己的缺点时保持坦诚和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教学不足,并努力改进,这种“不欺室漏”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自省,不欺室漏,夜静人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夜晚独自反省的场景,月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内心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mit one's faults”或“be honest with onesel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诚实和自我反省。
“不欺室漏”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在面对自己的缺点时要保持诚实和自我反省的态度。这种品质在任何文化和社会中都是宝贵的。
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3.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证】
《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室,实也。 、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 、 《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 、 《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 、 《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
【组词】
室间、 室庑、 室温、 室隅、 登堂入室;室匣
4.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