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4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41:14
“不根之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根据、没有事实基础的言论或观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言论的不可靠性和缺乏事实支撑。
“不根之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言论真实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必有据”,因此“不根之谈”这样的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说话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散布不实信息。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怀疑。它提醒我在接受信息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信未经证实的言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有人散布关于某公司的负面谣言,这些言论后来被证实是“不根之谈”。这次经历让我更加重视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流言如风,不根之谈,飘散在夜的寂静中,无人问津。”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黑暗中散布谣言,周围的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相信。这种场景可以与“不根之谈”这个词汇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seless rumor”或“unfounded speculation”,它们都传达了缺乏事实基础的含义。
“不根之谈”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重视言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尤为重要。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也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世界。
扬州有喜姓,俗言先本姓史,嫌与死同音,乃改为喜。此不根之谈也。
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乃愈不可拔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谈】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谭。-谈,语也。 、 《诗·小雅·节南山》-不敢戏谈。 、 《庄子·天运》-三日不谈。 、 《汉书·公孙宏传》-宏为人谈笑多闻。 、 《战国策·齐策》-坐谈问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不假仆一二谈也。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谈笑而死。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女子毋多谈。
【组词】
谈笑自若;谈聚、 谈会、 洽谈、 座谈、 谈天
1. 【不根】 没有根据;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