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9:32
“不检”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不遵守规则、不自律或不检点。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或道德标准,可能涉及道德上的放纵或行为上的不端。
在文学中,“不检”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负面特质,如《红楼梦》中的某些角色可能被描述为“不检”。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例如:“他的行为太不检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学中,这个词可能用来讨论违反职业操守的行为。
同义词“放荡”强调无节制的行为,而“不检”更侧重于不符合社会规范。反义词“检点”则强调自我约束和遵守规则。
“不检”一词源自汉语,其中“不”表示否定,“检”原指检查或约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检”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不自我约束或不遵守社会规范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检”这个词在社会交往中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常常与道德败坏或社会秩序的破坏联系在一起。
“不检”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道德或不正当的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行为不端者的厌恶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行为不检而受到他人的非议。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声喧哗或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可能会被旁观者视为“不检”。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检”融入描述一个放纵的夜晚:
夜幕低垂,星光不检, 酒杯碰撞,欢声笑语间。 放纵的灵魂,不羁的舞步, 在这无拘无束的夜晚。
视觉上,“不检”可能让人联想到混乱的场景,如杂乱无章的房间或无序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与嘈杂的声音或不和谐的音乐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不检”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discreet”或“immodest”,它们都强调缺乏谨慎或适度。不同文化对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对行为规范的遵守。
“不检”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强调了社会对个人行为规范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并在自己的行为中追求更高的标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检】
(形声。从木,佥(qiān)声。本义:书匣上的标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今字作签。-检,书署也。 、 《后汉书·公孙瓒传》-辄皂囊施检。
【组词】
检封、 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