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6:21
“下绊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别人行走时设置障碍,使其摔倒。基本含义是指故意设置障碍或陷阱,以阻碍或伤害他人。
在不同语境下,“下绊儿”的使用有所不同:
“下绊儿”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实际的物理行为,即在别人行走时设置障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行为,即故意阻碍或伤害他人。
在**文化中,“下绊儿”常被视为不道德或不正当的行为,因为它涉及故意伤害他人。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常用来批评那些心怀恶意、不择手段的人。
这个词给我带来负面情感反应,联想到阴险、狡诈的行为。它提醒我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避免被他人暗算。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同事在工作中下绊儿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中需要保持警觉,防范他人的恶意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阴影下的绊儿,但光明总会照亮前行的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暗处设置障碍的场景,给人一种阴险的感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这种阴谋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t a trap”或“sabotage”,它们在含义上与“下绊儿”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下绊儿”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描述了具体的物理行为,还扩展到比喻性的恶意行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当。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绊】
(形声。从糸,半声。本义:驾车时套在牲口后部的皮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绊,马絷也。字亦作跘。 、 《释名·释车》-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纵也。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1. 【绊儿】 绊子;:他一个~就把我摔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