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5:35
“使绊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路上设置障碍物,使行人绊倒。基本含义是指故意设置障碍或陷阱,使他人受挫或失败。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或恶意行为。
“使绊子”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古代人们在路上设置障碍物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意义上的阻碍或陷害他人。
在**文化中,“使绊子”常常与阴谋诡计、不正当竞争等负面行为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因此在公共话语中较少被正面提及。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阴险、狡诈和不公平。在使用时,往往会引起听者的警惕和反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同事或竞争对手在工作中使绊子,这种经历往往让人感到沮丧和愤怒,但也促使人们更加警惕和谨慎。
在诗歌中,可以将“使绊子”比喻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人生路上多坎坷, 绊子暗藏需谨慎。 心怀光明向前行, 阴霾终将散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row a wrench in the works”或“sabotage”,都表示故意破坏或阻碍某事。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使绊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她嘴上说话比蜜甜,暗中~算计人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绊】
(形声。从糸,半声。本义:驾车时套在牲口后部的皮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绊,马絷也。字亦作跘。 、 《释名·释车》-靽,半也,拘使半行不得自纵也。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