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5:04
词汇“烛星”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组合,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学化的表达,或者是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烛星”进行分析:
“烛星”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像烛光一样微弱的星星,或者是星星像烛光一样闪烁。基本含义可能是形容星星的亮度不高,或者星星的闪烁状态。
在文学语境中,“烛星”可能用来形容夜空中星星的稀少或微弱,营造一种寂静、幽深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创作中。
由于“烛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烛”和“星”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星星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星星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如吉祥、命运等。而“烛星”可能被用来象征孤独、坚韧或希望。
“烛星”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孤独的旅行者或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它可能唤起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是一种内心的坚定。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在夜晚看到过稀疏的星星,可能会用“烛星”来形容那种景象,表达一种孤独或宁静的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无边的夜幕下,烛星点点,是我不灭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夜空中星星稀疏的画面,星星像烛光一样微弱而温暖。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远处传来的虫鸣。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星星的状态,如英语中的“faint stars”或“twinkling stars”。
“烛星”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它可以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