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7:42
“下等人”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社会地位较低、经济条件较差或被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人群。它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暗示了对这些人的轻视或不尊重。
在文学作品中,“下等人”可能被用来描绘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或者作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某些人用来表达对特定群体的歧视或偏见。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社会分层和阶级问题。
“下等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社会等级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强调平等和尊重的现代社会。
在**传统文化中,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明显,因此“下等人”这样的词汇在过去的使用更为普遍。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平等和尊重的重视,这个词汇的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限制。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发负面的情感反应,如厌恶、同情或愤怒。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社会不公、歧视和压迫。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到他人,并且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
在创作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揭示社会的不公,或者作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例如,在诗歌中,我可能会写道:“在光鲜的表面下,‘下等人’的泪水无人问津。”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贫困的景象、悲伤的音乐或纪录片中对社会底层人群的描绘。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通常都是指代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ower class”或“underclass”。
“下等人”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注意社会等级的存在,并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公正地对待所有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等】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等,齐简也。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1. 【下等】 据《周礼》,天子有事会诸侯,则在郊外筑坛以发布政事。坛之阶有三层,分为上中下三等。由地而上,其第一层为下等,乃位次之低者; 等级低的;地位卑下的; 指低级庸俗,不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