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7:03
词汇“下细”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仔细、细致的意思。它可以用作形容词或副词,描述某人做事认真、不马虎的态度。
“下细”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于对事物细致处理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注重细节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下细”这一词汇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
“下细”一词给人以认真、负责的正面情感联想,常与勤奋、专注等积极品质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中,因为下细地准备了每一个细节,最终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赞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细洒,星辰点点,夜的诗篇,静谧而深远。”
视觉上,“下细”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细的工艺品或细致的绘画;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轻柔细致的音乐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eticulous”或“detailed”,它们在描述细致和仔细的态度时与“下细”有相似的含义。
“下细”这一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工作态度,也体现了对细节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对于提升沟通的精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