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37
残冬:字面意思指的是冬季的末尾,即冬天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虽然寒冷依旧,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显现,冰雪逐渐消融,天气逐渐转暖。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残冬”常常被用来象征希望和新生,尽管环境依然严酷,但春天的到来预示着变化和希望。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残冬”来形容天气依旧寒冷但已经开始转暖的时期。 专业领域:在气象学或农业领域,“残冬”可能特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此时农作物开始准备春季的生长。
同义词:冬末、冬残、冬尾 反义词:初春、春初、春始
“残冬”一词由“残”和“冬”组成。“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剩余、不完全等。“冬”字则直接指代冬季。随着时间的推移,“残冬”逐渐被用来特指冬季的末尾阶段。
在**传统文化中,冬季往往被视为一个结束和开始的过渡时期。残冬作为冬季的最后阶段,常常被赋予新的希望和开始的象征意义。
“残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期待和希望。尽管环境依旧严酷,但春天的即将到来给人以希望和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残冬时节去北方旅行,尽管天气寒冷,但看到冰雪开始消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中充满了期待。
诗歌: 残冬的晨曦, 冰雪渐融, 梅花初绽, 春意悄然。
视觉:想象一片白雪覆盖的田野,阳光下冰雪开始融化,露出点点绿色。 听觉:清晨的鸟鸣,伴随着冰雪融化的滴水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在英语中,“残冬”可以对应为“late winter”或“winter's end”,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时期都被视为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通过对“残冬”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季节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