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58
词汇“残刑”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残刑”字面意思是指剩余的刑罚,即一个人在服刑期间尚未完成的刑期。基本含义是指在法律判决中规定的刑罚中,尚未执行完毕的部分。
“残刑”一词由“残”和“刑”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残”意味着剩余或不完整,“刑”则指刑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以描述未完成的刑罚。
在不同的文化和法律体系中,“残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国家,法律允许通过表现良好或特殊情况来减少残刑,而在其他国家则可能较为严格。
“残刑”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与犯罪和惩罚相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监狱生活、失去自由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除非个人或亲友有相关的法律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残刑”可能成为一个敏感和重要的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将“残刑”比喻为人生中未完成的挑战或困难:
在生命的牢笼里,
我面对着无尽的残刑,
每一刻都是挣扎,
每一夜都是漫长的等待。
在不同语言中,“残刑”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是“remaining sentence”或“unserved portion of the sentence”。
“残刑”是一个在法律领域中常用的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未完成的刑罚。它在文学和口语中可能不太常见,但在讨论法律案件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与犯罪和惩罚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残刑”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讨论和理解法律相关的话题。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