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4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43:59
词汇“残伐”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尝试从最接近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但从字面上看,“残”通常指残缺、不完整,而“伐”可以指砍伐、攻击。结合起来,可以推测“残伐”可能指的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不完整或破坏性的攻击或砍伐。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词汇,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用以描述某种破坏性的行为或状态。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破坏、毁坏、摧残 反义词:建设、修复、保护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如果“残伐”是一个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的词汇,它可能反映了该文化中对破坏性行为的特殊看法或描述方式。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负面、破坏性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破坏或伤害。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残伐”来描述一种破坏性的美:
在月光下,城市的残伐
如同破碎的诗篇,
每一块砖石,
都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悲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破坏后城市的画面,废墟、残垣断壁,带来一种沉重和悲伤的视觉感受。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争的爆炸声、破碎声。
由于“残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比较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通过对“残伐”的分析,我们发现它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尽管如此,我们可以从字面上推测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而非常用词汇的使用应谨慎,确保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