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0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07:54
词汇“涣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涣鳞”字面意思是指鱼鳞散开或脱落的状态。其中,“涣”有散开、消散的意思,“鳞”则是指鱼类体表的鳞片。
由于“涣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鱼类生态、渔业或古代文学作品中偶尔出现。
“涣鳞”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对鱼类生态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日常语言中逐渐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或神话中,“涣鳞”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转变或重生,如龙的蜕变。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渔业或水产养殖。
“涣鳞”给人一种脆弱和无助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性和自然界的残酷。
由于“涣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河畔的鱼儿涣鳞,映照着夕阳的余晖,诉说着生命的轮回。”
想象一条鱼在干涸的河床上挣扎,鳞片一片片脱落,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水声的消失和鱼儿的挣扎声,给人一种凄凉和无助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涣鳞”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鱼类状态的词汇可能存在。
“涣鳞”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习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词汇量,但在实际表达中可能并不常用。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生态意义,可以丰富我们对语言和自然的理解。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鳞】
(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鳞,鱼甲也。 、 扬雄《羽猎赋》-鳞罗布烈。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鳞浪层层。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鳞爪飞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朱鳞大鬣。
【组词】
鳞爪、 鳞沦、 鳞接、 鳞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