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2:45
词汇“丝管”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丝管”字面意思是指由丝线制成的管状物。在古代,丝管可能指的是用丝线编织的管状乐器,如古代的丝竹乐器中的一种。
由于“丝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提到丝管乐器,如在《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到丝竹之声,其中可能包含丝管乐器。在现代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同义词:丝竹、丝弦 反义词:这个词汇的反义词不太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且其含义较为特定。
“丝管”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乐器的分类,其中“丝”指的是丝线制成的乐器,如琴、瑟等,“管”则指的是管状的乐器,如笛、箫等。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文化中,丝管可能与宫廷音乐和文人雅集有关,代表着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关。
提到“丝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文人雅士的聚会,以及那种悠扬、典雅的音乐氛围。
由于“丝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丝管声,悠悠传古情。”
提到“丝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丝竹乐器,如琴、瑟等,以及那种悠扬的音乐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丝管”的词汇,因为它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汉语词汇。
“丝管”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代表着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是有益的。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