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13
“殃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连累、牵连到”,通常指某人或某事因为与另一人或另一事有关联而遭受不利影响或损害。
“殃及”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殃”指灾祸,“及”指到达或涉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负面影响的传递。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因果报应”,因此“殃及”常被用来描述因果关系中的负面结果。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讨论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
“殃及”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无辜者因他人的错误而受苦。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引发对社会正义和个体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朋友或同事的失误而殃及自己的情况。例如,如果一个同事在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殃及”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
风起时,落叶殃及无辜的湖面,
涟漪荡漾,如同心中的波澜。
想象一幅画面:一场大火在城市中蔓延,无辜的居民被殃及,火光和烟雾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悲伤的旋律,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来增强“殃及”带来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殃及”可以对应为“affect”或“impact”,但这些词更中性,没有“殃及”那种强烈的负面色彩。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impacter”或德语的“betreffen”,也有类似的表达,但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殃及”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色彩。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和个体责任的核心问题。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殃及”,以准确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1.
【殃】
(形声。从歺(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殃,咎也。 、 《广雅》-殃,败也。 、 《释言》-殃,禍也。 、 《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 《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楚辞·屈原·涉江》-伍子逢殃兮。
【组词】
殃煞、 殃榜、 殃人货、 殃咎、 殃毒、 殃祸、 殃孽、 遭殃;灾殃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引证】
《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 《国语》-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组词】
殃流妻女、 殃及、 殃及池鱼、 殃民
2.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