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5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0:51
“丝簧”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由丝线制成的弹簧,或者是指某种乐器中的丝质振动部件。在字面上,“丝”通常指丝线或丝绸,而“簧”则指弹簧或乐器中的振动片。
在文学作品中,“丝簧”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细腻而富有弹性的物质,或者用来比喻某种柔软而有力的存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技术或艺术领域。在专业领域,如乐器制造或机械工程中,“丝簧”可能指代具体的部件。
“丝簧”一词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丝线和弹簧的描述。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词可能在乐器制造和机械工程中得到了更具体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丝制品一直具有高贵和精致的象征意义。因此,“丝簧”可能在描述某些高雅艺术或精密工艺时被使用。
“丝簧”这个词可能给人以柔软、细腻和富有弹性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优雅的音乐、精致的工艺或细腻的触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丝簧”这个词,除非在特定的艺术或技术讨论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柳枝轻摆,宛如丝簧在空中舞动,编织着春天的旋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音乐家轻轻拨动古筝上的丝簧,清脆的音符在空中跳跃,伴随着柔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丝簧”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能通过描述材质和功能来表达。
“丝簧”这个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化和技术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对特定领域的理解。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簧】
(形声。从竹,黄声。本义:乐器中用以发声的薄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簧,笙中簧也。 、 《诗·秦风·车邻》-并坐鼓簧。 、 《礼记·月令》-调竽笙竾簧。 、 《楚辞·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
【组词】
簧言、 簧口、 簧口利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