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27
“三寸管”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一种长度为三寸的管状物体。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某种乐器或工具的部件,如笛子、管乐器等。
在文学作品中,“三寸管”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细腻或精致的艺术品,或者用来形容某种声音的柔和与悠扬。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圈子中。在专业领域,如音乐或工艺制作,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具体指代某种尺寸的管状物。
“三寸管”这个词汇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长度为三寸的管状物。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具体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尺寸常常具有象征意义,三寸可能代表某种精致或小巧的美。在音乐文化中,三寸管可能与某种特定的乐器或演奏技巧相关联。
提到“三寸管”,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的优雅和细腻,或者是某种传统工艺的精致和考究。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怀旧和文化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接触过传统乐器或工艺品,可能会在描述这些物品时使用到“三寸管”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三寸管轻吟,古老的旋律穿越时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精致的乐器,如笛子,其管身长度为三寸。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笛声或管乐器的音色。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尺寸描述可能用于不同的物品,如日本的“三寸钉”(三寸の釘)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长度的钉子。
“三寸管”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和语言的丰富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3.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