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2: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12:50:10
“丝竹管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丝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如琴、瑟、笛、箫等。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泛指音乐或乐器,尤其是古典音乐。
“丝竹管弦”源自**古代对乐器的分类,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泛指所有传统乐器和音乐。
在文化中,丝竹管弦代表了传统音乐的美学和哲学,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相联系。它体现了音乐的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个词汇给人以优雅、宁静和古典美的联想,常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精致的艺术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或文化活动中接触到丝竹管弦的音乐表演,这种体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丝竹管弦轻抚心弦,古韵今声,共谱一曲悠长。”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位乐师轻抚古琴,丝竹管弦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ing and wind instruments”,但“丝竹管弦”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丝竹管弦”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传统音乐文化的象征。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增添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维度。
~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引证】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 、 柳宗元《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世说新语·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组词】
竹笋汤、 竹夫人、 竹撞、 竹箨、 竹笥、 竹蓖、 竹笆、 竹皮、 竹母、 竹工、 竹匠、 竹席、 竹笪、 竹笠
3.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
4.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
1. 【竹管】 指部分竹的茎杆。也称竹筒。因其中空﹐成管筒状﹐故称。通节可用以引水﹐截断可制盛器等; 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指笔; 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