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59
“丝竹会”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的音乐会或演奏会。在**传统文化中,“丝”通常指弦乐器,如古筝、琵琶等;“竹”则指管乐器,如笛子、箫等。因此,“丝竹会”特指以这些传统乐器为主的音乐活动。
“丝竹会”一词源于**古代对乐器的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指代传统音乐活动的专用词汇。在现代,虽然音乐形式多样,但“丝竹会”仍保留其传统意义。
在**文化中,“丝竹会”不仅是一种音乐活动,也是文人雅士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对音乐的重视和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提到“丝竹会”,我联想到的是宁静、优雅的氛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联想让人感到一种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深远。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一次由当地文化中心举办的丝竹会,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音乐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丝竹会,琴声如梦回。”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几位乐师在竹林中演奏丝竹乐器,乐声悠扬,画面宁静而美丽。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音乐活动可能是以古典乐器为主的室内乐演奏会,如弦乐四重奏。
“丝竹会”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音乐活动,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引证】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 、 柳宗元《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世说新语·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组词】
竹笋汤、 竹夫人、 竹撞、 竹箨、 竹笥、 竹蓖、 竹笆、 竹皮、 竹母、 竹工、 竹匠、 竹席、 竹笪、 竹笠
3.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