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53
捉虎擒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捉住**和擒拿蛟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英勇无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或克服极大的困难。
在文学作品中,捉虎擒蛟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如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面对困难时要勇敢无畏。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出色的个体或团队。
同义词:勇猛无比、英勇无敌、力大无穷 反义词:胆小如鼠、畏首畏尾、怯懦无能
捉虎擒蛟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其中虎和蛟龙都是象征着强大和危险的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用以形容人的勇敢和力量。
在文化中,虎和蛟龙都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动物。虎代表勇猛和力量,而蛟龙则代表智慧和神秘。因此,捉虎擒蛟 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英勇行为的描述,也反映了人对勇气和智慧的崇尚。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挑战极限的人。这种联想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要展现出同样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极大的困难。当时,我们的团队领导用捉虎擒蛟 这个成语来鼓励我们,最终我们克服了所有障碍,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他如捉虎擒蛟,
不畏狂风,不惧巨浪,
心中的火焰,燃烧着希望,
在黑暗中,点亮了光芒。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勇士在狂风暴雨中与一只巨大的虎和一条蛟龙搏斗。背景音乐可以是激昂的交响乐,增强场景的紧张和激烈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ming the lion”或“slaying the dragon”,都是用来形容战胜强大敌人的英勇行为。
捉虎擒蛟 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英勇行为的生动描述,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够有效地传达勇气和决心的概念。
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擒】
(形声。从手,禽声。本义:捕捉。古籍本作“禽”)。
同本义。
【引证】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组词】
擒捕、 擒捉、 擒讨
4.
【蛟】
(形声。从虫,交声。本义: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一种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 、 、 《抱朴子》-母龙曰蛟。 、 《世说新语·自新》-义兴水中有蛟。(蛟,这里指鼍,鳄一类的动物。)
【组词】
蛟虬、 蛟螭、 蛟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