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1:17
捉襟见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窘迫,经济困难,无法应付需要,或者形容做事不周全,顾此失彼。
在文学作品中,捉襟见肘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贫困状态或困境,如在古代小说中描述一个穷书生的生活。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尴尬或困难情况。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它可能用来描述预算不足或资源分配不当的情况。
同义词:囊中羞涩、手头拮据、经济困难 反义词:财大气粗、富甲一方、腰缠万贯
捉襟见肘出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原意是指曾子生活贫困,衣服破旧到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形容各种因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困境。
在传统文化中,捉襟见肘**常常与节俭、贫困的生活状态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对于贫困人群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合理规划资源,避免陷入困境。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生活困难的人们,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因为不合理的消费*惯而一度捉襟见肘,那段时间我学会了更加谨慎地管理我的财务,确保不会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捉襟见肘,步履蹒跚,心中却满是星辰的梦想。”
视觉上,捉襟见肘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破旧衣物的声音,或者是内心无奈的叹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nning on empty”或“scraping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资源枯竭的意味。
捉襟见肘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上的困境,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衿】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李广苏建传》-泣下沾衿。 、 《聊斋志异·促织》-落衿袖间。
【组词】
青衿、 衿喉、 衿褵
3.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4.
【肘】
(会意。从肉从寸,寸,腕下“寸口”部位。点明肘所在的范围。本义: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肘,臂节也。
肘者,肱与臂相接处。
【引证】
《礼记·深衣》。注:“肘或为腕。”-反诎之,及肘。 、 《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 、 《左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组词】
肘膊、 肘弯、 肘翼、 肘臂、 肘腕、 肘行、 肘行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