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2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29:01
欺世盗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骗世人,盗取名誉。基本含义是指某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或荣誉,通常是指那些表面上装作正直高尚,实际上却做着欺骗和虚伪行为的人。
“欺世盗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欺世”和“盗名”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欺”指欺骗,“世”指世人,“盗”指偷窃,“名”指名声或名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和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欺世盗名”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厌恶和鄙视,因为它代表了不诚实和虚伪。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词来强调对某人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表面上装作很友好,实际上却背后说人坏话的人。我会用“欺世盗名”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虚伪的世界里,
欺世盗名者无处不在,
他们戴着假面具,
隐藏着真实的丑陋。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戴着面具的人,面具下隐藏着狡猾的笑容。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讽刺的笑声,代表着对这种行为的嘲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raud" 或 "impostor",但这些词汇没有“欺世盗名”那么强烈的道德贬义。
“欺世盗名”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准确地表达对不诚实行为的批评。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诚信和正直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
西晋时期,王衍精通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晋武帝的丈人杨骏慕名想把女儿嫁他。但王衍不愿攀附权贵。他自命清高,绝不谈世俗之事,更不谈钱字。后来他的女儿成了愍怀太子的妃子。宫廷发生变故,他令自己的女儿离婚,人称他是假清高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
【盗】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同本义。
【引证】
、 《荀子·脩身》-窃货曰盗。 、 《庄子·山水》-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奸。 、 《荀子·不苟》-盗名不如盗货。 、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人善盗乎?
【组词】
偷盗、 盗跖下惠、 盗名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