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1:56
欺上瞒下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骗上级,隐瞒下级。基本含义是指在组织或社会关系中,某人为了个人利益或逃避责任,对上级进行欺骗,对下级进行隐瞒,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欺上瞒下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欺”和“瞒”两个动词组成,分别指向欺骗和隐瞒的行为。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欺上瞒下**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的重视。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如厌恶、不信任。它让人联想到不诚实、狡猾和自私的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在工作中欺上瞒下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成为警示,提醒人们保持诚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权力的阴影下,
他欺上瞒下,
如影随形,
终被光明揭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eceive superiors and hide from subordinates",但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成语。
欺上瞒下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明确的负面含义,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传达对不诚实行为的批评和警示。
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瞒】
(形声。本义:眼睑低。闭目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瞒,平目也。 、 《荀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
【组词】
瞒瞒
4.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